早上5點多,我拿著傘沖進雨里,濟南之行開始了。一零年五月入黨,至今我已有四年的黨齡了。當時入黨時,想要給自己個入黨的理由,最后就是中國共產黨有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奮斗史,信仰馬列主義,我愿作黨的機體中一滴健康的血液。濟南淄博紅色文化的兩日行,煙雨的輕幽中,讓我們緬懷英魂,也靜靜思考。
歷史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凡蕓大眾是它的創造者,就像沉默矗立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心里有著終其一生奮斗目標的人,把生命時光活成了金子,焦裕祿的奮斗留下的是一種讓后人仰望的精神。4月26日、27日,在天津企業黨委的組織下,我們先后參觀學習了濟南戰役紀念館和淄博焦裕祿紀念館。在紅色文化中,感受先輩為心中堅定的信念奔波不息的奮斗,感受鮮活的生命中怒放的信念的能量。
濟南戰役紀念館
早上七點從天津集合出發,一行26人乘大巴,近十二點抵達濟南。半個小時用完午餐后,我們啟程去了濟南戰役紀念館。
時而雨絲蒙蒙,不打傘剛剛好,登上長長的臺階,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前。蒼松掩映,革命烈士紀念塔巍然矗立,這是為紀念在濟南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戰士而建。動亂硝煙的年代已經沉寂,留給我們可以仰望的一片安靜長空,只是英魂已埋骨。革命先烈用生命之軀和堅強的毅志完成了他們崇高的歷史使命,贏得了革命的勝利和國家的獨立。本是同樣鮮活的面孔,同樣燦爛的生命年華,若生于斯世,他們也可以享受現世安穩。最是這些平凡的大眾,創造了遠去但永不會被遺忘的歷史。
走進濟南戰役紀念館,隨著講解員的解說,我們一起邁進那一卷波瀾壯闊的激戰歷史。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攻濟打援”的戰略部署,在山東人民全力支援和中共濟南市委的密切配合下,對國民黨軍重兵設防的濟南城區展開了大規模攻堅戰和殲滅戰。本次戰役以參戰總兵力的44%約14萬人組成攻城集團,以56%約18萬人組成打援集團,歷經八天八夜浴血奮戰,在徐州之敵尚未來得及北援的情況下,全殲守敵10.4萬余人,取得了解放濟南的偉大勝利,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
濟南戰役不僅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第一個對十萬重兵守備的大城市強攻速勝的典型戰例,而且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濟南戰役精神,這就是:黨政軍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團結奮戰精神;不怕犧牲、勇于攻堅的敢打必勝精神;嚴格紀律、軍政全優的威武文明精神;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以民為本精神。
濟南戰役的偉大勝利昭示后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黨政軍民團結,我黨我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對我黨我軍的擁護愛戴,永遠是我們的勝利之本。
磅礴千秋業,殊勛勵后人,當今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洪流滾滾向前,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發揚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焦裕祿紀念館
焦裕祿出生在山東淄博博山,而焦裕祿為社會所知,是他在河南省蘭考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模范事跡。4月27日,我們來到了淄博博山焦裕祿紀念館。
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盡了苦難的煎熬。7歲上學, 學習刻苦認真,考試成績總在前幾名。1932年,家鄉遭遇災荒,家境十分貧困,11歲的焦裕祿被迫退學,跟隨窮鄉親推著獨輪小車,運煤賣煤。焦裕祿的父親因無錢還債,被地主活活逼死。焦裕祿被日本鬼子抓去當過煤窯苦工,給地主當過苦工。1946年1月,他終于找到了黨組織,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經常帶領民兵打土豪、除漢奸,配合部隊消滅敵人,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1962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當時,正是蘭考的風沙、內澇、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期。他從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在除“三害”斗爭和各項工作中,焦裕祿以身作則、帶病實干、嚴于律己、關心群眾。后來,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
焦裕祿在蘭考艱苦奮斗、勤政為民的工作,或許和他本人的苦難經歷有關,是苦難讓他更理解人民的疾苦。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可以從焦裕祿的身上看到信念的力量,這種信念的能量可以讓我們不顧艱難險阻,可以讓我們成就終身事業。雖然堅持下來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都是堅持下來的,在快堅持不下來的時候,珍惜你的信念的能量,它會讓你再堅持一會兒,走過最難的時刻,看到黎明曙光。
“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勤儉節約、艱苦創業,實事求是、調查研究,不怕困難、不懼風險,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即是 “焦裕祿精神”。2009年,習主席在考察蘭考時,號召大家向焦裕祿學習。
諸事相通,焦裕祿在實踐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同樣適用于我們現在的工作。當你需要新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或建議時,莫要低估了集思廣益進行頭腦風暴的能量。
尾聲
唯有無愧于歷史,才能無愧于將來。革命先烈的鮮血染遍祖國大地,換來今日寧安。
為政者應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群眾路線準則,讓中華人民的世界日清于一日。歷史昭示為民,以民為本,保持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事業向前的不竭動力。作為中國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要作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在思想和工作上起到積極引導作用。焦裕祿精神與焦桐一起繁展綠葉,心裝信念的能量,你不會誤入歧途,迎難而上的同時你終會贏得生命的釋然一笑。
黃花守英雄,逝者安息,生者奮斗。唯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文:袁穎)